聖爵和刀刃

解析上古時代的女神文化

 

新石器時代的女神信仰

新石器時代的農耕生活是文明發展的基礎(公元前8000 – 3000年)

新石器時代的社會幾乎普遍崇拜女神

 

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證據

兩性平等是一種常態

墓穴平等

男祭司和女祭司在宗教中同等重要

 

新石器時代的藝術

沒有崇尚武裝強權、殘忍和暴力的創作。

沒有紀念“英勇戰士”或戰鬥場面的圖畫。

沒有征服者用枷鎖帶著俘虜凱旋返鄉或奴役其他人類的史料。

 

新石器時代藝術的特質

創作者大量採用象徵自然界的符號

創作主題多為與大自然和諧一致的概念

藝術品和女神崇拜相結合

例如:女神雕像

“因為在這裡,聖母掌握主宰宇宙的至高權柄。她賜與子民們生命;用物質和靈性滋養他們。即使眾生面臨死亡,他們也可以期望回到她的宇宙子宮。”

 

女神崇拜

所有古代農業社會都信奉女神。

中東和東南歐

東南亞的泰國

中美洲

 

女性神格化

人們認為:女性像地球一樣賦與人類生命和養分

 

女性的聖爵

女性的聖爵象徵生命之源

真正崇高的價值觀是認同大自然的豐饒、恩澤和創造力。古人不認同象徵毀滅的力量

女祭司和男祭司的職能是庇祐和服務左鄰右舍

他們不需要服侍暴虐的男性權貴階級或給與他們宗教上的認可

守望相助的社會

 

巨大的變化

人類的史前文明隨後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這個變化的劇烈程度是其他人類文明進化史的事件都無法比擬的”

 

印歐

印歐人(雅利安語系)是生活在亞洲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他們懂得駕馭戰馬

他們大舉侵略歐洲、中東和印度

印歐人社會由強大的祭司和戰士統治。他們帶來了他們信奉的男性戰神和山神。”

 

印歐人的征服

印歐人逐漸把他們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強加在他們征服的土地和人民身上

 

印歐裔征服者在世界各地的名稱:

印度:雅利安人

肥沃月灣:西台人和米坦尼人。

安納托利亞高原:盧安人

東歐:庫爾干人(揮舞戰斧的人)

希臘:阿該亞人(Achaeans)和後來的多利安人

 

 

古代歐洲人

古代歐洲文化和庫爾干文化是相互對立的。

古代歐洲人是定居型的農業文化。他們傾向居住在規劃良好的大型城鎮。

古代歐洲城鎮沒有防禦工事和武器。古代歐洲文明著重和平相處以及平等主義。社會發展偏向母系社會。“

 

庫爾干人

庫爾干的社會體制是由父系主導、階級區分和遊牧組成。這些遊牧民族住在小村莊或逐水草而居的營帳並且在遼闊的地區放養牲口。”

 

族群意識形態對比

古代歐洲人採取農業經濟。庫爾干人是畜牧和放牧經濟。從而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

古代歐洲人的信仰體系著重基於農業循環的新生、死亡和重生。他們在母系社會中體現這種信仰。 

透過比較世界各地的印歐神話,我們能看出庫爾干人崇尚驍勇善戰的戰爭英雄和在天空發出轟隆雷鳴的戰神。“

 

武器

古代歐洲的藝術不會描繪武器…

匕首和戰斧是庫爾干人的統治象徵。他們和歷史上所有印歐裔人一樣頌揚鋒利刀刃的致命力量。“

 

希伯來人

“還有其他游牧的侵略者。其中最著名的是名為希伯來人的閃族人。他們從南部的沙漠入侵迦南。”

 

早期的閃族人

和平與道德是現代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價值觀

歷史事實表明:這些早期的閃族人是一群由戰士和祭司統治的好戰民族,包括摩西、亞倫和約書亞的利未人部落

 

耶和華是戰爭之神

“他們像印歐人一樣帶來了一位憤怒的戰神和山神(耶和華)。

印歐人逐漸地把他們大部分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強加於他們征服的土地和人民。我們可以從聖經中察覺耶和華的形象。

 

印歐人霸道的社會體制

印歐人和希伯來人強行實施以男性霸權、男性暴力、階級區分和專制統治的社會結構。

 

毀滅和戰爭的科技

印歐社會透過鑽研生產技術奠定西方文明獲取物質財富的基礎。

印歐人透過研發戰爭科技征服社會以及獲得物質財富

 

男性的刀刃

侵略者社會體系的核心價值觀是崇尚奪取生命而不是賦予生命。

庫爾干人用“男性”的刀刃象徵的奪取生命力量。早期的庫爾幹洞穴雕刻展示了這些印歐文化侵略者的崇拜對象。

神明以及男人代表的最高權力統治他們的社會。“

 

女性淪為妾

女神和女人淪為男性配偶或妃嬪

由於侵略者的征服

不是因為男性逐漸發現他們也參與了繁衍

 

男性霸權成為新的社會常態

男性霸權、戰爭以及奴役女性和溫文男性等事情逐漸變成社會常態

 

文明的故事

上古文明的主軸是發展更發達的社交技巧和物質科技。人類文明從蘇美文化開始變成了我們熟悉的主題:血腥、暴力和獨裁統治

 

文明的基礎

新石器時代的人類信奉女神並且奠定文明的基礎:

 

信奉女神的古代人類發明的物質科技:

食物種植

建築

集裝箱和服裝

精緻的木工、纖維和皮革製品

金屬工藝

 

信奉女神的古代人類發明的非物質技術:

法律

政府

宗教

禱告

法官

聖職

 

信奉女神的古代人類開創的藝術:

舞蹈

儀式戲劇

口頭或民間文學

藝術

建築

城市規劃

信奉女神的古代人類的社會架構:

陸地和海洋貿易

行政

教育

預示未來:女神祭司的預言力量

例如:德爾斐神殿的神諭

 

人類文明是女性發明的?

許多留存至今的古代宗教文本記載:文明是來自女神的的恩賜而不是來自任何當時已經佔統治地位的男神。

許多講述關於人類物質和精神發明的神話都以女神為故事主角。這個事實反映出這些發明其實是來自女性“

 

難以置信!

這種假說在現今男權當道的人類社會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現代社會把女性形塑成需要依賴男性的次等人種:

○ 女性的智商不如男性 

○ 女性的精神水平不如男性

○根據”聖經”:女性是害人類失去上帝恩典的罪魁禍首

 

一個截然不同的自我形象

“女性在尊崇女神的社會有著截然不同的自我形象。這種社會尊敬女性,因為女性睿智而且公正地將是所有物質和精神的發明帶給人類。

 

女神是女性強大的精神支柱

一旦女性們以女神為榜樣,她們會認為自己有權利和責任積極參與並且帶頭研發和使用物質科技與精神發明。

她們會認為自己是有才幹、可以獨當一面也肯定充滿創意而且擅長發明。

 

消滅以合作為基礎社會組織

“如果一個人想要讓力量和霸權成為新的社會基礎,他必須從根本竄改可以流傳的資訊。”

 

強加新的社會規範

“統治者得先對每一個男人、女人和孩童灌輸新的社會規範,才能讓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完全符合以霸權統治的社會。”

 

展現威權

統治者利用各種制度打壓不符合霸權統治的行為、態度和觀念

對民眾進行直接的高壓統治

利用公開的宗教審判和處決間接展示統治者的威權。

這種利用恐懼的行為制約變成了人類日常生活的常態。恐懼變成了教養子女、法律和學校教育的基礎。

 

神的旨意?

“許多男性相信他們奉行著神的旨意和啟發才會做這些殘酷霸道的事情。

 

改變社會架構

統治者透過持續竄改口頭和書面文獻來人類社會的架構。

一個由男權、暴力和階級統治的社會型態不僅逐漸被當成是正常而且被還是正確的做法

 

刀刃取代聖爵

刀刃取代了賦予生命的聖爵,變成統治宇宙的至高象徵。

 

女神被拉下神壇

“為了要創造新世界的神,統治者必須完成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打壓女人(女人在世俗的代表),更要剝奪女神的崇高地位。”

 

男權稱霸的手段

一些中東神話闡述女神被殺害的故事。

其他地區的神話闡述女神遭到凌辱的故事……

這些神話故事對人類社會造成非常重大的影響。

它們為男性強加霸權統治提供合理的藉口。

 

女神成為妻妾或戰士

“另一種常見的手段是把女神降格成男神的妻妾,或是把女神曲解成成跟武鬥或戰爭有關的神。“

http://www.public.iastate.edu/~cfford/342Chalice.htm

 

雅典娜女神

 

希伯來聖經沒有女神

迦南地:十三個希伯來部落不僅加快入侵的腳步。每次的入侵都變的越來越激烈。這些入侵改變了中東地區的社會和意識形態。聖經是一本完全不提女神的宗教經典……”

 

獨尊男性的新社會秩序

“如果我們把聖經當成是規範人類社會的準則,那麼男性用幾百年編篡這本宗教典籍的核心宗旨就是建立並且維持一個沒有女神的社會。

 

男性造成的冤屈

“從象徵意義上來說: 一旦官方版聖經刪除女神,女性就失去了可以守護她們並且替她們洗刷冤屈的神聖力量。

 

舊約聖經中的婦女

古希伯來社會是由男性權貴集團進行寡頭統治。

最重要的是,這個男性權貴集團制定的法律把女性界定成男性的私有財產。她們沒有自由,也不能獨立自主。

她們的童年屬於她們的父親。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屬於她們的丈夫或主人。她們生的每一位子嗣也是附帶的財產。“

 

數字31

“例如,在第31號數字中,我們讀到了米甸淪陷之後的事情。 古希伯來的侵略者們屠殺所有的成年男性;俘虜了所有米甸人的女性和孩童。”現在摩西告訴古希伯來人:這是主的誡命–殺死所有的男童和每一個失去童貞的女人。你們要活捉所有的處女….因為她們可以賣給其他男人當成小妾、奴隸甚至是妻子“。

 

我們仍然被困在一個霸權當道的社會體系

“今天仍有數百萬人似乎無法察覺這本聖典闡述的真正的內容。他們也不理解究竟甚麼東西用甚麼樣的方式把人類一直困在一個霸道當道的社會體系。”

 

原文: http://www.public.iastate.edu/~cfford/342Chalice.htm

 

翻譯: Wisely Young, Patrick Shih

 

本文出處網址: https://www.ascendwithlove.org/2018/04/05/20180405-01/

轉載內容請保持內容完整並附上本文出處網址

 

首頁
下載
課程
報名
捐款
聯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