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國務秘書承認5G將用於群眾控制

令所有人感到驚訝的是,經濟事務和氣候政策國務秘書莫娜·凱伊澤(Mona Keijzer)最近在有關5G的辯論中將5G與群眾控制兩者接連在一起。

 

目前設置在阿姆斯特丹競技場的5G天線桿,已開始藉由以行動定位服務為名的數據驅動協議來控制群眾。因此,訪客手機的數據可以被竊取、儲存和分析。這可說成是為了確保安全和控制訪客的行為。

 

掃描手機是群眾控制必要的部分。最後它還可以作為電磁武器,釋放較高強度的輻射到群眾身上,引起皮膚瘙癢和疼痛。

 

但是,應用程式能更有力的控制示威者

 

植入5G混和晶片已經可以控制人們的行為和思想

 

這使得“群眾控制”成為全面式控制和一種武器系統,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它也可能是致命的。不要以為這是科幻小說,這種技術早已純熟可用。

 

5名目標個體暴露了令人震驚的電子式騷擾和折磨

 

利用當前的最新技術,完全可以非法駭入一個人。而剩下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推出5G晶片和植入人體。

這迫使我們處在歐威爾式時代的起點。憑藉對人的全面控制和新的奴隸制結構,取代了人們自身的思想意識。

 

使用CC Youtube“自動翻譯”荷蘭語翻成英語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7GpMCJJgU&feature=emb_title

 

粒子物理學家:5G是終極定向能源武器系統

 

 

波束成形?

 

波束成形意味著能夠將輻射束聚焦在特定區域上。到目前為止,手機與天線之間的通訊充滿了大範圍的輻射。由於輻射束寬度原因,引起了許多實際上不必要的輻射。而使用新天線時,輻射範圍被限制只在手機使用者身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mAIo4A6mI&feature=emb_title

 

產品性能上來說這更有效率,對環境也更好。此外,MIMO(大量輸入,大量輸出)系統已經用於4G網絡。5G網路的這種“大規模” MIMO系統,則因與其連接的裝置數目大幅增加,而需要處理不斷增加的數據流量。

 

此MIMO目前正在荷蘭進行測試,這系統也可能應用在4G網絡。而這項技術的使用上可以與5G分別推出。由於連接網路的數量增加,因而也可用來連接來自物聯網(IoT)的各種裝置設備。大規模的MIMO系統使得智慧電網成為可能。

 

大量同時發生的數據流會引起嚴重的干擾(相互干擾的頻率或電磁波),因此大規模的MIMO系統,如先前介紹的波束成形,被用來解決干擾的問題。不過波束成形科技來自軍事領域,被稱為“主動拒止系統”。

 

 

 

在軍事上使用輻射束來控制個人或團體。例如,輻射束會帶給一群人痛苦的刺激,使他們“凍結”或逃跑。

 

換句話說,這是右派行為的影響力而成,利用特殊的天線,即所謂的相位陣列天線,針對特定人士使用輻射束。

 

結果導致輻射可以準確地被瞄準,干擾也更少,並且對該地區的人造成的問題也更少。

這看似不錯,但事實並非如此。該科技基於軍事專利。 “主動拒止系統”是由軍事工業複合體開發的。

 

這是五角大樓科技領域與政治統治者之間的伙伴關係。簡而言之,借助5G,個人和群體的思想控制已成為可能。以下由電信/國防工業製作的影片展示了其運作的原理。

我們還應該了解,並非所有的輸電塔都將使用這種“波束成形”科技。許多天線桿將繼續以舊式的方式繼續運作。

 

但是,回顧過往也很重要,如司法部2008年的一份報告,該報告可在“司法偵查”下找到,尤其是在2008年第34卷第1期中,包括第8頁:

 

科技旨在影響行為和維護安全。舉例來說,遠程阻擋行駛中的汽車,或腦中某區塊的穿顱磁刺激。"我們預計接下來在監測和干預的應用領域,將在2022年成為可行的現實科技(短期的解說表明,我們期望在5年內實現這一目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BzPwCdeHI&feature=emb_tit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yzpMDtpSE&feature=emb_title

 

呼籲停止實行5G請按這裡

 

原文 : 

https://humansarefree.com/2020/02/dutch-state-secretary-admits-5g-will-be-used-for-crowd-control.html?fbclid=IwAR2yA4s6tcgNE8z5cRhMp3IfeAKhjhtN5CIjPtEU23VlNb78mg7-cEPlJVk

 

翻譯 : Mia Tu

 

本文出處網址:  https://www.ascendwithlove.org/2020/04/02/202004-04/ ‎

保持內容完整並附上本文出處網址

首頁
下載
課程
報名
捐款
聯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