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遊詩人-傳頌知識和真理的東方傳唱使者 Part.2

吟遊詩人-傳頌知識和真理的東方傳唱使者 Part.2

這些品格高尚,反抗羅馬教會的異議人士不光是在人格方面像是英勇高貴的羅蘭,他們也是一群有家族封地的領主和有真本領的騎士。按照當時的理念,尤其是共濟會會所的傳統,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將騎士頭銜授予需要謀取宗教或政治利益而出使到其他國家的傑出成員。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例如康拉德一世、奧托二世、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二世曾經親自訪問義大利,然後授予騎士頭銜給米蘭市民、熱那亞和佛羅倫斯的商人與銀行家。對神羅皇帝們來說,冊封騎士一種對抗教皇勢力的手段,也是一種在義大利鞏固反對派力量的方法。他們非常清楚自己和教皇之間的鬥爭不光是政治實力的較量。就連但丁也沒忘記那些擁有「偉大男爵之徽」的家族。當時奧托皇帝的代理人授予爵位給這些家族。但丁的曾曾祖父-卡恰圭達(Cacciaguida)是康拉德皇帝冊封的騎士,而但丁本人也感到於有榮焉。

說到宮廷弄臣,他們其實應該要細分成歌唱弄臣、格言弄臣、浪漫故事弄臣以及滑稽模仿的弄臣。他們不是耍寶搞笑的小丑,也不是招搖撞騙的江湖郎中。教士弄臣是宣講福音的傳道人,所以他們也需要接受成為神職人員的初步訓練。他們在天主教會以外的非主流教會擔任執事,而他們與牧師之間是一種類似於侍從與騎士之間的從屬關係。許多騎士浪漫故事也會用侍從與騎士來講述他們的冒險事蹟。

吉羅德‧博爾奈爾(Giraud de Borneil)是一位傑出的吟遊詩人。兩名弄臣會隨時在他的身旁陪伴。這是因為吟遊詩人相當於阿爾比派的主教。這些尊貴人物需要需要兩名執事需要從旁輔佐。當時的人們會說:「吟遊詩人從來不會獨自巡迴演出(他們的演出等同於主教巡視教區),因為他們的身旁總會有兩名弄臣隨行。」

如果有人以為隨便找一個人都可以讓他當弄臣,那就真的是大錯特錯了。法國史學家-福里埃爾(Fauriel)曾說過:想要當上弄臣的人必須具備非凡的記憶力、優美的嗓音和傑出的歌唱實力。他必須擅長使用伴奏樂器,而且還要能博古通今,熟悉傳統和家族譜系。有些弄臣靠著自身豐富的歷史知識聞名於世。福里埃爾也認為在那個歷史僅限於枯燥編年史的時代,弄臣們具備的歷史知識不可能非常豐富。不過,這些錯誤、時代錯置、人物、地區和日期的混淆是否可能是故意為之? 如果他們有能力竄改這些歷史,不就更能夠證明他們在歷史方面的造詣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嗎? 至於家譜,指的是弄臣們必須熟悉浪漫故事中的家族譜系。

除了附屬於主教或普通牧師的弄臣之外,有些弄臣會在完成見習之後經由前輩或同行推薦到歐洲各國擔任宮廷教師或提供心靈慰藉。這些弄臣被稱為長子或傳承者(fils majeurs),屬於高級執事。例外還有喚作幼子或未成年人(fils mineurs)的弄臣,他們主要在城鎮和村莊提供相同的服務。不過在多數情況下,他們會根據自身的特殊才藝從事相應的服務。

長子弄臣和幼子弄臣屬於相同的職階。他們的出身來自社會的各種階層。成為弄臣不僅要有真誠的使命感,還得具備成功完成這項艱險任務所需的天賦與知識。

這裡有一個值得探究的有趣問題:究竟有有多少來自上流社會的人物參與了這項充滿充滿詩意的浪漫事業。在12至13世紀的普羅旺斯語區,,騎士、城堡領主、教士、教會執事成為吟遊詩人或普通弄臣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歐洲社會就曾經出現過好幾個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又能完美兼顧弄臣使命的傑出名人。例如,佩羅爾(Peyrols)曾是一名騎士;皮埃爾‧卡迪納爾(Pierre Cardinal)出身於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皮埃爾‧羅傑(Pierre Roger)曾是克萊蒙費朗主教座堂的執事;阿爾諾‧德‧馬魯伊(Arnaud de Marueilh)曾經擔任過天主教牧師。阿爾諾·達尼埃爾(Arnaud Daniel)則是受過一流教育的貴族。這些人顯然不認為選擇這種需要到處拋頭露面的傳教工作會貶低低自己的身份。相反地,他們認為從事這份工作是在提升自己。這份工作不僅是在鍛鍊自我,也可以提升自己在同儕心目中的地位。13世紀的神秘吟遊詩人-索德雷洛(Sordello)本身就是一位貴族領主。

索德雷洛、奧弗涅家族(Auvergne)的法國王太子和其他人都對自身的信仰充滿熱忱,他們怎麼可能會猶豫是否要成為吟遊詩人? 更何況,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亞拉岡的佩德羅三世以及普瓦捷的威廉(William of Poitiers)都自稱是《快樂科學》的傳道者。這些國王和權臣出於政治方面的利益考量,和吟遊詩人們一起用不同的名字讚頌那神秘且完美的「女士」。他們用星星、花朵和光芒稱呼她,祈求她將羅馬的母狼打入地獄,並且壓制教皇的毒蛇。這種「不道德」的舉動顯然不是從伏爾泰開始的。

正如主教命令、佈道日期及行政飭令會被張貼在教堂門口,吟遊詩人也在城堡分發富含詩意的節目單。節目單會介紹即將演出的抒情小品、田園詩歌或浪漫作品。這些作品同時也是他們寓教於樂的教材。他們去過許多地方,然後在一群觀眾面前朗誦和講評《神曲》。福里埃爾曾舉例說過:皮埃爾‧卡迪納爾創作了一首奇特的作品。他用一種非常奇幻的手法把自己融入寓言故事的角色,而且讀者們根本看不出來那是筆者本人的故事。不過如果讀者知道菲耶拉巴(Fierabras)香膏的真正成分,就能一眼看穿作者的寫作手法。

根據吟遊詩人而且可能還是主教的皮埃爾‧卡迪納爾的說法,這種著名的香膏能治癒各種傷口,甚至還能治好毒蛇咬傷。這種說法其實是照抄聖經的福音書。盛載香膏而且裝飾著珍貴寶石的金色容器其實就是聖杯。阿爾比派採用並ˋ且翻譯的福音書又叫做黃金之書。這種福音書記載著真正的光明。只有那些受過啟蒙、掌握「快樂科學」的傳授者才能看見黃金之書。在皮埃爾‧卡迪納爾流傳的浪漫故事中,我們恰好發現了《雷奧諾瓦的崔斯坦》(Tristan of Léonois)。但丁非常熟悉這部作品。它歌頌大愛法則征服英格蘭的事跡。這種故事對普羅旺斯的民眾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阿爾比派的教士不僅能幹又充滿熱忱。他們出身自貴族與資產階級,同時也肩負神職人員的使命。另一方面,我們從愛之法庭(Courts of Love)針對愛情倫理的判例當中得知,皈依「愛之信仰」的神職人員無法繼續在原來的堂區擔任牧靈職務。

這些改宗異端信仰下的新人在失去原本堂區或其他聖職之後,究竟會何去何從呢?

當人們立志加入天主教會以外的宗派並且擔任神職人員,他們會進入神學院或會所(可能是共濟會或類似的組織)教育訓練。他們成為執事或侍從之後要經歷各種考驗並且作出必要的承諾,最終受封成為完美騎士(Perfect Knights)或完美吟遊詩人(Perfect Troubadours)。他們在完成這些階段會用傳教士或「愛之朝聖者」(pellegrini d’amore)的身份出發,甚至展開漫長且危險的旅程。我們在歐洲各地都能找到他們的蹤跡,從寒冷的北方、德國的腹地,到東歐、法國、低地國(比利時和荷蘭)、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虔誠信仰愛的人們稱呼他們為「流浪騎士」(Knights-errant)。

愛是救世主想要教導人類的真正法則。這些流浪騎士雲遊四方,到處宣講大愛法則。他們的使命是糾正羅馬教會造成的錯誤和鋤強扶弱。世人讚頌他們是基督的真正士兵和守護窮人的勇士。他們用各種方式對抗神權政體蠻橫剝削和濫權。古人用馬太福音第二章當中的寡婦拉結暗喻遭到希律王(這裡暗指教皇)殘酷迫害的諾斯替教派。流浪騎士的使命是安撫拉結和忠實地支持寡婦的子嗣(意指低調參與聖杯集會的群眾)。他們也是食人妖、惡龍與巨人的剋星。

福瑞爾肯定十分相信他們。他曾糾寫道:「每一個歐洲的騎士國家都毫無疑問地存在一個特殊的階級。他們叫做流浪騎士。他提到英國國王-亨利三世曾經在1241年向流浪騎士徵收稅款。當時亨利三世非常需要錢,所以他自然會向他最好的盟友求助。流浪騎士的真實身份是阿爾比派的傳教士,或許國王在這種場合必須用正式的稱謂來懇求自己的盟友。

福瑞爾還提到:「關於流浪騎士的故事,我在法國南部的詩歌作品當中發現最古老的敘述。從這些作品整體來看,流浪騎士更像是一種偶然和短暫的狀態,而不是會使用一輩子的身份。」

普羅旺斯是他們的發源地。難道除了普羅旺斯,我們還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更多有關這些朝聖者的蹤跡? 當這些熱忱的傳教士通過了浪跡天涯的試煉,回到原本的駐地教區述職並且稍作休息,難道不是合情合理的嗎?

浪漫文學經常把普羅旺斯詩人描繪成獨自一人闖蕩天涯的冒險者。但是他們在現實當中通常好幾個人結伴同行,而且明顯是為了一些短暫的合作項目或追求共同的目標。說穿了,他們的行為模式跟現代的傳教士一模一樣。他們出行的時候肯定會帶著旅伴。這些同行者就是吟遊詩人的侍從。

雷蒙‧德‧瓦凱拉(Raimbaud de Vaqueiras)是一位名留青史的流浪騎士。就算讀者們沒聽說過這號人物,至少他是一位真實存在過的吟遊詩人。他和碧翠絲夫人(Madame Beatrice)之間的曾經有一段柏拉圖式的愛情。女方稱呼男方為「美麗的騎士」(beau chevalier)。碧翠絲夫人很可能是蒙費拉托侯爵-波尼法喬一世的妹妹。放眼當時的南歐貴族,吟遊詩人們特別關注波尼法喬一世的一舉一動。原因非常簡單,侯爵和他們有共同的信仰,而且他會庇護自家領地內的瓦勒度派。這個教派的發源地位於皮埃蒙特的山谷。

同一時期歷史資料也提到「野騎士」(Chevalier Sauvages)在法國南部和加泰隆尼亞留下的事蹟。浪漫小說《野性的圭多》用詩意的筆調描繪了這些在高山地區擔任嚮導和牧師。盧多维科·阿里奥斯托的騎士史詩《瘋狂的羅蘭》(Roland)也有提到「野騎士」

1234年,阿拉貢國王-詹姆士一世(James I)在位期間為了和羅馬交涉而頒布了一項法律-禁止有人成為「野騎士」。福瑞爾補充道:我們似乎可以從另外一條法律當中看到野騎士和弄臣之間的關聯。詹姆士一世頒布的法令禁止人們支付任何報酬給弄臣或野騎士。這種聯繫完全在情理之中,因為弄臣通常是野騎士的侍從或「盟友」(socius)。如果阿拉貢國王希望向羅馬效忠,他當然會同時頒布這兩條禁令。因為如果有人支付酬勞給野騎士或弄臣,另一方肯定也會受益。

野騎士與流浪騎士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他們都在被羅馬教會嚴厲打壓的教派當中擔任聖職。他們被迫隱姓埋名,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二者的區別在於流浪騎士要遠赴異地向羅馬教會的信眾傳播教義並且試圖在問答的過程當中讓對方改宗自己的教派。野騎士則是要在自己的家鄉從事聖職。野騎士不會待在固定的傳教場所,而是要在高山和山谷間跋涉。他們要和平與慰藉的福音傳遞給生活在偏遠山區,沒有常駐牧師服務的民眾。除了偏遠地區。每當某個教區的牧師因為遭到迫害或被判處火刑而無法繼續服務,野騎士們也會前往失去牧師的教區傳遞福音。

野騎士也叫做「仁慈騎士」(gentle knights)。他們深受女士們愛戴,而且是自家教會名義上的負責人。他們不像是在城鎮、市集或城堡內服務的聖職者,他們要前往山林和高地從事聖職。為了牧養他們的「羊群」,他們必須深入偏遠蠻荒的地區,所以他們的教眾稱呼他們為「野騎士」。這個名稱和許多詞彙在許多場合都是一語雙關,對於信眾和外人而言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

當時的兩種社會現象讓許多天主教徒感到痛心疾首。首先,他們公開排斥的異端教義其實跟他們自己極力主張的正統教義其實相差無幾。例外,異端信徒們純潔的生活方式就像是漫漫長夜裡的星光,與中世紀修道院當中的腐敗墮落形成了鮮明對比。許多上流社會的人士皈依並成為吟遊詩人。當他們遭到迫害而且不能公開演說的時候,他們選擇使用詩歌和音樂。他們的創作主題有時莊嚴肅穆,有時輕鬆愉快。這些作品經常都是一語雙關,包含兩層的涵義。吟遊詩人倡導的「愛之藝術」(La gaie saber)在表面上是一種歌詠愛情的藝術,但是真正的涵義是仰慕「完美騎士」和「天界騎士團」(celestial chivalry)。這些騎士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聖杯,試圖通過”神秘的考驗”。他們追求內在的修行、啟蒙和秘密身體。這些士兵聖徒的隊伍如同升起的烈焰,逐漸接近他們的至福之巔。

他們甘願犧牲自我的完美熱誠。ˋ這種熱誠驅使這些中世紀的男子漢可以為了傳播神秘教義的知識而受苦受難,甚至甘願殉道。其中一個典範就是彼得·瓦勒度。他創立了強大的瓦勒度教派。這是一個跟共濟會有關的秘密團體,教派成員被稱為「里昂的窮人」(Poor of Lyons)。

瓦勒度是里昂城的一位富商,1176年,因為聽見一位吟遊詩人述說聖亞勒克西捨己犧牲的故事而大受感動。這個故事也頌揚禁欲生活的價值。瓦爾多邀請這位詩人進入他的家裡。從那時候開始,他也成為了一名吟遊詩人。

吟遊詩人學派的主要分支

亞奎丹學派(The School of Aquitaine)

奧弗涅學派(The School of Auvergne)

羅德茲學派(The School of Rodez)

朗格多克學派(The School of Languedoc)

普羅旺斯學派(The School of Provence)

吟遊詩人的作品通常可以分成以下幾種類別:俠義冒險、歷史故事、道德勸世、諷刺文學和純神學。有些作品甚至涉及神祕學甚至煉金術相關的主題。諷刺文學通常是由好戰人士的觀點描寫的神學作品。巴雷特強調:相對於歷史題材,吟遊詩人們更加重視神學方面的議題。預言家-諾查丹瑪斯列舉過好幾個這種類型的作品。梵蒂岡圖書館裡面收藏了四篇關於普羅旺斯文學的專題論文。

原文:

https://sacred-texts.com/sro/mmm/mmm05.htm

翻譯:Patrick Shih

國際黃金時代團隊(公開LINE群)!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1bW-837FsElWxTijtiPCVA?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公開群會有簡單的問題:「請問你為什麼想加入社群?請說明對於事件和團隊的瞭解?」

請大家可以好好想想並且認真回答,群組將於每週三統一邀請前一週以來申請入群的夥伴們(週三當天才申請的夥伴,有可能會計入下一週的邀請)

請各位務必認真回答,不然申請有可能會被駁回的喔

關於Cobra:

“柯博拉(Cobra)”是昴宿星轉世為地球的某個人類,Cobra為其代稱(由Compression breakthrough”壓縮突破”而來)。其與昴宿星人一直有面對面的直接接觸,他/她是抵抗運動官方的公開聯絡人。

抵抗運動是一群來自X行星,目前來到地球穿梭在地下阿加森文明隧道系統中的特種部隊。他們與喜馬拉雅山脈裡面和博拉博拉島下面的昴宿星人地下基地有著頻繁面對面接觸。抵抗運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速黑暗勢力(陰謀集團)的移除及逮補。藉由抵抗運動於地面下往上放射的光與天空中銀河聯盟往下放射的光,共同夾擠地表的黑暗勢力(陰謀集團),即稱為”壓縮突破”。

團隊目前有推展許多的活動,如:建設全球光網格、真相揭露/外星/靈性講座、實體聚會、管理多種媒體及訊息傳遞平台及人員培訓—等。各類工作及活動仍需金錢來協助推動。

如果您支持事件也希望地球重獲自由,請和我們一起努力,或是支持我們:

捐款連結:http://golden-ages-donate.org

提供店家發票愛心捐贈碼【144000】

🌿一起來捐雲端發票吧!台灣地區【協會愛心碼】上線&相關申請教學

本文出處網址:

https://www.golden-ages.org/2025/03/14/435385/

轉載內容請保持內容完整並附上本文出處網址

首頁
下載
課程
報名
捐款
聯絡
跳至工具列